(资料图)
时间:2014年6月15日下午。天气:阴。今天因为临时决定来,没带相机,所有照片都是手机拍的。仍从松云峡进入,先去青枫绿屿。 X南山积雪亭是赏雪的好地方,于1957年复建,现在的亭子不知还是不是1957年的亭子。吟红榭,里面有 卖饮料和用餐的地方。青枫绿屿这组建筑1984年复建,现在是环山游的一战,从这里可以远观磬锤峰,普乐寺等,视野开阔。1982年《承德古建筑》出版时,该组建筑尚未恢复,此是书中复原图。《承德古建筑》 中青枫绿屿平面图 风泉满清听,这组建筑的后殿。霞标,乾隆三十六景之“罨画窗”即康熙时的“霞标”。北枕双峰,此亭为1984年复建。不明遗址一,在盘山路旁的小坡上,有条石、残碎砖瓦,不知是什么遗址。不明遗址一,一段墙基和树丛里的柱础。古俱亭,在山庄围墙边,附属于广元宫。来源于网络的广元宫复原图(有错误)广元宫东门,题额“震德体仁 ”。广元宫正门,广元宫仿泰山碧霞元君祠建,现在围墙和四座山门是2005年复建,主体建筑尚未恢复。山坡上仍散落大量原建筑构件。广元宫西门, 题额:“泰釐协顺”。广元宫旁山坡上散落的假券窗广元宫西门前的蹬道 广元宫西门前蹬道及柱础敞晴斋后山墙, 主殿三楹名敞晴斋,左有楼名“青绮书屋”,右有楼名“绘韵楼”。中国记忆论坛剪来的敞晴斋的图,从《热河志》之类的书里来的。敞晴斋南侧建筑基址 敞晴斋正面敞晴斋北侧建筑一角敞晴斋遗址的大石青绮书屋台基,照虚了。敞晴斋前部围墙敞晴斋前石桥,斜的。敞晴斋前的石桥桥面,两块栏板在桥面,其余落在桥下。敞晴斋前石桥敞晴斋遗址及落在沟中的条石敞晴斋往松云峡路上的小桥,从砖砌残基来看,这里应该有个什么小的建筑。广元宫与山近轩之间的桥,桥很高大,是2007年翻修的,现在很坚固。《承德古建筑》中,天津大学绘制之山近轩复原图《承德古建筑》中山近轩平面图以下为《承德古建筑》对山近轩的描述:(山近轩)建于乾隆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1776—1779年),在高差很大的地面上,以石墙、假山叠砌而成四层台地,其上布置建筑,全组建筑共有房屋约70间。院门设在第二层台地上,下面第一层台地紧邻崖沿,建有两间堆子房(守卫值班房)和小院。院门三间,南向,六檩后出廊卷棚硬山顶,明间后部安槅扇及屏门,门内庭院中几乎布满假山石,而以山石蹬道通往各处。北至正殿山近轩,西至清娱室,东南沿陡峻假山而至延山楼。东为山洞,穿山洞上蹬道而至簇奇廊。山近轩面阔五间,进深八檩,前后廊,悬山卷棚顶并前出抱厦三间,抱厦为卷棚歇山顶。由山近轩前廊向西再折而向南,可至清娱室,向东过净房,沿爬山曲廊层层上升可达簇奇廊敞厅。清娱室面阔三间,八檩前后廊,卷棚硬山顶。清娱室高踞石台基之上,北有曲廊通山近轩。延山楼面阔三间,建于第三层台地之上,为一临崖楼,北向二层,南向一层。南面为一半圆形平台,以五层条石砌成,台上堆砌假山,间植古松,平台南面和外面蹬道相接。延山楼背靠平台建造,其前廓可能和簇奇廊敞厅的南面曲廊相接,过敞厅后又和山近轩东廊相连。簇奇廊为敞厅三间,西面悬簇奇廊匾。此厅前后通敞,卷棚歇山顶,东面紧接第四层台地,有两条蹬道盘旋而上,分别到达养粹堂和古松书屋。养粹堂面阔三间,六檩周围廊,卷棚歇山顶,后廊直通外面蹬道。紧邻后廊有一条排水沟,上架石板小桥。后廊封闭成为夹道,往北通过廊子而达古松书屋。古松书屋又称“跌落房”,为两间小殿和一座方亭,平面相错,高度逐渐上升。这三座建筑临崖建造,房屋下有条石砌筑台座。两“跌落房”内设宝座床和罩,亭子四面设窗。“跌落房”为五檩硬山,方亭为单檐攒尖,均为草顶。在养粹堂和古松书屋之东,顺山势有曲墙一道,内面以假山石砌成挡土墙,有蹬道通至随墙小门。出小门顺山路往东可至斗姥阁。此处在造景上苦具匠心,内外真假山石互相陪衬,空间组织丰富,游廊逶迤、蹬道搭配合理,全以山石蹬道联系,风趣天然,同时也有游廊贯穿,极富天然情趣。全部建筑物广用石材,槛墙、下肩、宇墙无不使用石雕。假山、蹬道、岩洞衬以曲廊,艺术效果很好,但工程极为艰巨,前后兴造了四年。山近轩堆房北角台基山近轩西北面台基清娱室至山近轩曲廊下台基山近轩堆房小院前部围墙清娱室西北面台基山近轩净房,长着两棵松树的就是净房(洗手间)的位置。门殿西北面山近轩前抱厦下台基东角山近轩东北面(后面)从山近轩遗址拍广元宫东门延山楼东北面延山楼西南面半圆平台从延山楼往上拍,上面隐约可见的是养粹堂,这堆假山前面是簇奇廊,簇奇廊基址有些被山石覆盖。 养粹堂西南边蹬道山近轩后门拱门构件养粹堂后小桥跌落房(古松书屋)台基 不明遗址二,出山近轩后门,沿山脊向上,不久,见到一处遗址,似乎是一处亭基,不知什么亭,也是在车道边的坡上,位置距上一处不明遗址不远。本想搞得明白一些,结果又增加了很多疑惑,近期不太有时间再去避暑山庄了,还有斗姥阁遗址没找着,梨树峪里梨花伴月和创得斋两组建筑、松林峪里食蔗居没去看,只有以后有机会再看了。标签:
相关新闻